【雲林訊】雲西最美的東方明珠─成龍濕地,是雲林縣重要的觀光景點,最美的時刻正是夕陽即將落下,落日餘暉的光芒與濕地水面相互倒映出的景色;「2025成龍濕地流動藝術饗宴」即將於5月份正式登場,今年將活動規模模擴大舉辦外,更將結合成龍社區、財團法人觀樹教育基金會、國內外藝術家等,辦理一系列活動,加入在地資源,擴大擾動在地能量,邀請大家在春暖的季節,來到成龍溼地,親自探索一場藝術與環境的對話,並揭開「海平面下的聚落」神秘面紗。
觀樹教育基金會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的計畫支持下,於成龍社區繪製一幅躺平在水裡的十米長大巨人,近日來在網路上引發熱議,這幅壁畫是財團法人觀樹教育基金會邀請知名壁畫藝術家 Candy Bird 以「海平面下的聚落」為主題,在村內多處牆面進行壁畫創作的其中一幅,Candy Bird壁畫不僅為聚落增添藝術氣息,更希望能引發民眾對於全球暖化與地層下陷等環境議題的關注。為讓更多人親身體驗這些壁畫帶來的視覺震撼,觀樹教育基金會於3月每個周末及清明節連假舉辦「壁畫打卡換好禮」活動,歡迎民眾前來探索壁畫,拍照打卡即可獲得限定的「Candy Bird 壁畫小卡片」!觀樹教育基金會也將額外增加線上抽壁畫小卡片的活動,讓無法來到現場的民眾也能一同欣賞壁畫之美。
除此之外,成龍社區長期以居民共創、藝術浸潤的方式,翻轉社區形象,如同日本知名「瀨戶內海藝術祭」,結合了現代美術、在地文化、自然風景的藝術活動,不同的是,成龍社區除了結合居民、駐地藝術家的力量外,更在環保議題上不遺餘力,創作的藝術作品皆以在就地取材、在地參與、共同創作、引介後續交流的種種裝置藝術等過程,引領社區居民與社會大眾關注溼地與人的環境議題,成為國內自然生態結合環境藝術季的標竿村落。今年成龍社區期盼再次以藝術的能量深入在地,豐富人與環境互動的視角,也創造更多關心成龍溼地的夥伴參與的機會,因此由成龍社區與雲林縣政府、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南投分署重新啟動藝術行動。
從今(114)年4月7日至4月28日舉辦為期三週的「成龍社區藝術行動」活動,將邀請藝術家駐村創作,透過與當地居民了解當地歷史故事,並把對這片土地的想念注入到作品中,除了開啟更寬闊的生命視野,認識台灣西南沿海的美麗與課題,也探索和這片土地連結的種種可能,找到自己落地的力量。
「2025成龍濕地流動藝術饗宴」最受矚目的主活動日,預計將於5月中下旬登場,從活動規劃、環境劇場舞台設計,都將呈現與以往不一樣的意象,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陳璧君處長提到,「流動藝術饗宴」是於疫情期間策劃出的雲林活動品牌,受到疫情的影響,當民眾抗拒走進室內觀賞表演時,那何不將表演舞台搬到戶外,讓表演藝術與古蹟歷建、自然環境景點融合一體的沉浸式演出型態,此舉成功打破劇場舞台的框架,也讓表演型態呈現更加多元樣貌,推出之後獲得民眾高度迴響,而「成龍濕地流動藝術饗宴」是其中最令人驚豔的活動安排,更斬獲德國Reddot Design Award、日本Good design Award、美國IAA MUSE CREATIVE AWARDS、義大利A’Design Awards、荷蘭Indigo Design Award等5座國際獎項殊榮。
「成龍濕地流動藝術饗宴」以大地為舞台,發展出專屬於當地的環境劇場;「成龍溼地流動藝術饗宴」受限於當地環境的限制,在活動的安排及規劃上相當不容易,不僅僅要克服演出環境,氣候因素、腹地大小也是重要的考量,多年來的活動規劃,都必須經過多次的現勘、討論及彩排;即便去(113)年在演出前夕,遇到凱米颱風的侵襲,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及執行團隊,仍齊力克服多種困境,只希望將最美的成龍溼地、最好的節目內容呈現給大家。
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成龍濕地當地原是一片地勢較低的農地,因超抽地下水地層嚴重下陷又接連受到颱風侵襲,引發海水倒灌,原有約100公頃農地逐漸演變成現今的鹽分沼澤溼地,而村民原賴以維生的農業,變成以養殖漁業為主,生活困難。然而,成龍濕地與全國其他濕地最大的不同,在於濕地與村落居民共生共存,休戚與共,有這群居民守護自己居住的濕地,由下而上的影響民間團體、地方政府與中央機構,現在也正朝著其他濕地推廣單位推展生態保育、藝文扎根、向海洋學習的示範基地前進。2010年起舉辦「成龍濕地國際環境藝術節」延續至今的「成龍濕地流動藝術饗宴」,以環境藝術為核心,引領社區居民與社會大眾關注溼地與人的環境議題,成為國內自然生態結合環境藝術季的標竿村落。透過藝術行動,創造亮眼的參與人次,濕地生態與藝術相互融合,帶動社會大眾關注濕地與生態的環境議題,並結合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指標,讓成龍濕地從逆境中翻轉,創造地方產業經濟提升,擾動成為「生態保育、藝文扎根」的國際永續藝術村。歡迎民眾從3月起至5月來到成龍濕地,渡過悠閒、文青的午後週末。
相關活動詳情,請洽詢「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成龍村,讚起來!」、「成龍溼地里海工作室」臉書粉絲專頁。
去年順利通過農村再生計畫核定的屏東縣內埔鄉黎明社區,於4月12日在林湯農場舉辦首場結合農事體驗、美食料理與音樂饗宴的「果香與雞鳴的交響—百香果園... 詳全文 »
【新北訊】為提升行人通行安全性,新北市交通局與養工處合作在新莊區中華路與中誠街口辦理路口行人穿越道改善工程,新設行人庇護島及標線型人行道,並退縮路口既有行穿... 詳全文 »
【雲林訊】雲林縣政府今(17)日上午於縣府親民大廳頒獎表揚首屆「雲林縣食農教育傑出貢獻獎」得主,且為展現113年度推動成果,讓更多民眾了解雲林縣食農教育發展... 詳全文 »
114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將於4月19日至24日於臺南市舉行,屏東縣共有846位隊職員角逐21項賽事,14日在縣府大禮堂由縣長周春米授旗給屏東代表隊,周縣長... 詳全文 »
【臺東訊】為打造臺東第一艘南島航海船,臺東縣政府日前於莿桐部落fudafudak聚會所舉辦「114年原住民族造舟及航海人才培訓計畫」部落共識說明會,向部落族... 詳全文 »
每年宗教進香或遶境活動,總吸引許多信眾參與,但長時間步行且速度快可能會對身體造成負擔。一天步行5至8小時甚至更久,不僅考驗耐力,也容易產生疲勞性傷害。遶境可... 詳全文 »
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攝護腺癌(前列腺癌)在台灣一年新增將近8,000位罹癌者,奪走超過1,800位國人的性命,位居國人男性癌症死因的第四名。 ... 詳全文 »
隨著自媒體產業蓬勃發展,媒合機制與商務應用成為創作者關注焦點。由台灣行銷人協會主辦、新竹縣社群自媒體職業工會及新寶島網紅節協辦的「自媒體沙龍小聚」,於4月1... 詳全文 »
便秘是兒童常見的健康問題,臨床表現包括一週排便次數小於三次以下、排出硬大便、排便困難等,如果發現孩童在排便時異常用力或疼痛、糞便呈現堅硬粒狀、曾經因為糞便太... 詳全文 »
【雲林訊】華山基金會雲林區今(17)日上午於口湖鄉馬蹄蛤園區舉辦端午送暖活動,帶領雲林縣爺爺奶奶們一起划竹筏及共同體驗貝殼DIY手作活動,提前歡度端午節。社... 詳全文 »
為了深入社區關懷新住民生活,移民署中區事務大隊大隊長徐靜儒以及大陸委員會專員陳韻安與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科長陳穎慶跨海來到澎湖縣,於16日搭乘行動服務列車... 詳全文 »
【高雄訊】高雄市楠梓戶政事務所為服務轄區內國中應屆畢業生,到楠梓、後勁、翠屏、右昌、國昌、中山大學附中及楠梓特殊學校等7所國中受理國民身分證初領作業,嘉惠9... 詳全文 »
依據114年3月屏東縣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屏東縣65歲以上人口佔比達21.2%,已邁入超高齡社會,年長者的休閒活動與生活照顧需求逐漸被社會重視,對於住在養護機... 詳全文 »
台灣第一團獲邀進入歐洲國際舞蹈節的「太古踏舞團」首次屏東演出,將於4月19日在王船文化館,將重現經典舞作《太陽之舞》,讓觀眾透過沉浸式的表演,更貼近歷史的足... 詳全文 »
【新北訊】為打造適齡婚育友善城市,新北市114年單身聯誼活動即將展開,今年主題為《愛在新北海陸空》,帶領單身男女暢遊新北特色景點。首場「遊艇午茶‧十三行」活... 詳全文 »
注意力不集中合併過動症(ADHD)是兒童常見之神經行為疾病,發生率約有6-7%,目前ADHD的診斷與嚴重程度的評估,只能依賴臨床觀察,臨床上常使用的SNAP...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