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最潮野餐活動!「台中市民野餐日」四地連線登場 盧市長示範最in野餐

  1. 檢舉
  2. 列印
  3. 收藏
  4. 推薦好友

里報.tw 記者:林家慶 / 臺中市 報導 發佈時間:2023-11-28 11:36:08

全台最潮野餐活動!「台中市民野餐日」四地連線登場 盧市長示範最in野餐_QRCODE碼
  你今天chill野餐了嗎?「2023台中市民野餐日」26日於中央公園、葫蘆墩公園、鰲峰山公園、坪林森林公園4地同時盛大登場,截至傍晚5時已突破13萬人次踴躍揪團朝聖,參與人潮更勝去年!市長盧秀燕現身示範野餐,將籃中滿滿的零食分送給小朋友,鼓勵市民不只在特定日子,一年365天都可走出戶外,帶著小朋友、毛小孩一起至台中各地美樂地公園享受悠閒時刻,「這就是我們要的市民生活。」
 
  「2023台中市民野餐日」今年別出心裁,推出山海屯城四地連線,廣邀民眾與「親愛的人」共度美好野餐時光。盧市長帶著裝滿餅乾零食的野餐籃,至中央公園開心野餐,與民眾、藝人阿布、網紅小貝、市府各局處首長等人坐在野餐墊上感受悠閒氛圍;隨後她也分別前往鰲峰山公園、葫蘆墩公園、坪林森林公園與民同樂,並隨興地與野餐民眾聊天、話家常、分享彼此攜帶的豐盛食物,現場有人帶烤鴨、壽司、水果,還有人特別將野餐食物精緻擺盤,十分豐盛,現場氣氛輕鬆快樂,一起度過超chill的野餐時光。
 
  盧市長至鰲峰山公園時,也隨機訪問一位民眾為何選擇到鰲峰山公園野餐,民眾表示,去年、今年都有參加野餐日活動,今年因鰲峰山離家近,就選擇到此野餐。盧市長說,市府就是希望民眾能就近野餐,讓大家開心坐在草地,帶著小朋友、毛小孩一起在公園遊玩,因為這就是大家要的市民生活。
 
  盧市長表示,台中推動的美樂地計畫已新建、改善了超過200座公園,去年市府在中央公園舉辦首屆野餐日造成轟動,吸引破萬人前往野餐,市府並在各界敲碗下,今年繼續舉辦第二屆野餐日,更擴大至山、海、屯、城舉辦。今天秋高氣爽,加上市府整治空污有成,往年冬天是空污季,但今天天氣很好,歡迎市民來公園享受美好時光,但也提醒垃圾不落地,離開公園時要將垃圾帶走,發揮市民良好素質。
 
  市府建設局長陳大田表示,今年活動串連山、海、屯、城四座美樂地公園,除可感受美麗公園綠地外,也讓市民朋友體會台中區域特色。野餐日是市府的年度活動,原訂於5月舉辦,受到天氣影響延至歲末,依舊不減市民參與熱情。延續去年活動熱潮,今年擴大舉行,也希望明年台中市民野餐日可以遍地開花,擴大於每區都有野餐區,讓所有民眾都能共襄盛舉,讓野餐日成為台中的城市品牌外,也成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陳局長進一步指出,中央公園占地面積約67公頃,擁有大片草皮、老樹、滯洪池水岸及12感官互動設施等豐富景觀,此次中央公園野餐日活動結合地景特色,將主舞台規劃於「老樹讀書區」,並安排開場表演、4地連線開場儀式及野餐日主題曲演唱。活動現場每區均提供輕音樂饗宴、故事媽媽「繪本說故事」、行動圖書車主題書展、親子互動遊戲區,也規劃寵物健診區等,讓民眾與親愛的家人、朋友、毛小孩盡情徜徉休閒假日時光。
 
  此次並邀請偏鄉學童及特教學員同樂,台中市的城市吉祥物石虎家族及建設局吉祥物燙平小英雄也現身與民眾同遊,並準備燙平小英雄「平平」、美樂地娃娃「樂樂」玩偶發放給現場孩童,現場氣氛歡樂。
 
  建設局表示,感謝民眾熱烈參與並響應低碳環保訴求,會場也有民眾攜帶去年的紀念野餐墊參與,落實重複利用不浪費,也邀請市民朋友平時可就近利用都會綠地空間,攜伴出遊輕鬆野餐,享受樂活時刻。
 
  今日野餐日活動,盧市長、副市長王育敏、秘書長黃崇典、副秘書長林育鴻、建設局長陳大田、環保局長陳宏益、觀旅局長陳美秀、農業局長張敬昌等各局處首長、立法委員楊瓊瓔、江啟臣、市議員陳成添、朱暖英、張玉嬿、黃佳恬、陳清龍等人,分別出席四地野餐日活動一起同樂。台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長王秋冬也率專委等人前來見習,為台北明年舉辦春天野餐日作為參考。
AI賦能產前診斷 北市聯醫:讓每個新生命都有更好的開始
里報.tw / 臺北市 - 2025-05-04 17:32:35

  面對精準醫療技術快速進展,台灣精準醫學學會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共同合作,5/3日假中興院區第一會議室舉辦「精準醫療產兒科醫護人員最前線」研討會,臺北市立聯合醫... 詳全文 »

客發中心出品紀錄片「落泥時」南北園區映後座談
里報.tw / 屏東縣 - 2025-05-05 17:35:02

  為促進不同族群文化理解,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歷時二年委託拍攝完成紀錄片《落泥時》,於今(3)日在六堆客家文化園區舉辦映後座談會,邀請參與民眾齊聚一堂,... 詳全文 »

全臺首座ADI試產平台 啟動高端製造新戰略
里報.tw / 高雄市 - 2025-05-08 17:07:19

  為滿足精密機械元件對高精度、高剛性與輕量化的需求,鑄造產業對材料性能的要求日益提升,傳統鑄鐵普遍仰賴熱處理技術以強化其力學特性。隨著全球邁向淨零碳排,產品開... 詳全文 »

突破職業與性別的界限 高雄勞博館台灣工仔DIY等你報名
里報.tw / 高雄市 - 2025-05-08 16:57:39

  【高雄訊】高雄市「雄愛五伊,打拼相挺」勞動節系列活動,預定於5月17日(星期六)上午10點,在勞工博物館(高雄市前金區中正四路261號),舉辦「無框職人:當... 詳全文 »

證書也可以很藝術!青年局×插畫家聯名打造榮耀新美學
里報.tw / 高雄市 - 2025-05-05 15:41:33

  【高雄訊】高雄市政府青年局攜手在地青年插畫家季榆汝(SophiaJi),推出全新設計的感謝狀、獎狀與證書三款書狀,細膩古典的視覺語彙融入象徵寓意,傳遞祝福與... 詳全文 »

圓福寺慶祝佛誕節黃敏惠市長浴佛祈福
里報.tw / 嘉義市 - 2025-05-05 15:41:33

  【嘉義訊】今(5)日農曆四月初八是佛誕節,更是傳統的浴佛節,在這特別的日子,黃敏惠市長一早前往佛光山圓福寺為佛陀祝壽,虔誠祈願佛光普照,庇佑市民闔家平安、社... 詳全文 »

跨越界限・綻放創意- 屏東縣身障藝術創作展暨電影座談會感動
里報.tw / 屏東縣 - 2025-05-05 15:59:56

  為促進多元共融與社會理解,屏東縣政府身障福利中心於母親節前夕舉辦「看見–心靈的風景.光與影的交織」2025藝術創作跨域聯展及「《共感的距離》:趁... 詳全文 »

婦幼專責醫院推動多元友善温柔生產 第一例家庭化水中生產寶寶
里報.tw / 臺北市 - 2025-05-05 15:56:59

  每位新生命都是父母的寶貝,如何協助婦女面對懷孕、生產及產後與新生兒照顧,則是臺北市成立婦幼專責醫院的重要使命。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114年4月5日上午由... 詳全文 »

黃偉哲漁光島生活節與民同樂邀全國民眾來台南享受慢生活
里報.tw / 臺南市 - 2025-05-04 18:44:29

  【臺南訊】「2025漁光島生活節」於5月3日至5月11日盛大登場,以「光岸音樂祭」、「鯤森市集」與「島民市集」為主軸,邀集美秀集團、脆樂團、溫蒂漫步、吳汶芳... 詳全文 »

TPBL夢想家5/3、5/4重返台中主場熱血出戰 運動局長:
里報.tw / 臺中市 - 2025-05-04 17:36:46

  TPBL職籃聯盟例行賽進入最後階段,台中地主隊「福爾摩沙夢想家」上週結束連續五場客場,本週(3、4日)回到台中洲際迷你蛋,分別迎戰新竹御嵿攻城獅與高雄全家海... 詳全文 »

「守護 愛媽媽」不棄祖孫情 「母愛」是世上最珍貴的禮物
里報.tw / 高雄市 - 2025-05-05 17:38:02

  一年一度的母親節即將到來,創世基金會鳳山院推出「守護愛媽媽」一起做公益活動,準備「索拉花」及「艾草除溼足浴包」義賣,邀請民眾孝敬媽媽,同時幫助植物人,讓孝心... 詳全文 »

5年投資8億元 中山大學半導體學院聯合實驗室啟用
里報.tw / 高雄市 - 2025-05-05 17:28:18

  國立中山大學半導體學院規劃5年內籌資8億元,打造大南方半導體聯合實驗室,2日揭牌啟用。這個同時具備半導體製造、封測、電子零組件、材料及分析等特色的教學研究人... 詳全文 »

串聯十大客庄名店 屏東米食馬拉松限時開跑
里報.tw / 屏東縣 - 2025-05-05 15:49:22

  為推廣屏東在地特色米食文化與客庄特色餐飲產業,屏東縣政府客家事務處自即日起至5月18日舉辦「米食地圖馬拉松」,集章活動,串聯六堆八鄉鎮、十大米食名店,推出期... 詳全文 »

「工安小達人體驗營」登場親子參與關學職安
里報.tw / 屏東縣 - 2025-05-04 17:33:59

  為培養兒童建立正確的政府安全與衛生觀念,屏東縣3日在勞動暨青年發展處一樓大廳及職業廣場辦理「工安小達人體驗營」,邀請家長與4歲以上學童一起闖關體驗,貫穿全民... 詳全文 »

物調券熱力爆棚!假日兌換人潮再翻倍 中市經發局:感謝各界合作
里報.tw / 臺中市 - 2025-05-04 17:36:00

  2025首波物調券活動邁入第二日,兌換現場氣氛持續熱絡,適逢週末,許多場域不僅在發放時間開始前,人潮明顯較第一天多了幾倍,有年輕族群揪團、民眾攜家帶眷,更見... 詳全文 »

高雄人響應「愛˙守護」ESG公益園遊會 助建創世花蓮新院/嘉
里報.tw / 高雄市 - 2025-05-05 17:39:40

  「守護地球、守護健康、守護植物人。」得意中華食品有限公司凝聚各方愛心,5/3日,在衛武營榕園,與創世鳳山院聯合舉辦「愛˙守護」ESG公益園遊會,現場設有63... 詳全文 »

(0則評論)新聞評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