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訊】雲林縣長張麗善26日受邀出席今周刊第七屆國際高峰會,以「AIX永續-氣候變遷下雲林的韌性與創新」為題,分享雲林所推動政策與經驗;在今週刊發行人梁永煌引言下,同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臺北市副秘書長張溫德與談共享永續、城市對話。張麗善縣長強調,雲林縣以建構全民福祉的共融家園,打造智慧城鄉的永續產業與智能轉型,達到生態永續與環境永續目標。
縣長張麗善表示,聯合國提出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一直是雲林縣政府推動各項政策的原則指標,在研擬策略階段就應該納入永續發展的思維加以考量,目的就是為了讓好的政策能夠延續推動,讓雲林的產業經濟發展與生活環境能夠更加永續,在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雲林更積極且加速推動各項因應措施,來提升雲林的韌性能力。
張麗善縣長指出,雲林縣已是超高齡縣市,我們特別成立了地方創生和因應氣候變遷專案辦公室來攜手合作,籌劃相關資源與能量的整合,導入AI智慧科技促使農業轉型,培育及善用人才,吸引青農回流創業,面對各項挑戰,找出最有利的解方。
因應並改善少子女化問題,今年雲林縣首次辦理集團婚禮,520見證30對新人婚禮,鼓勵年輕朋友成家立業、結婚生子外,推出「雲林萬寶龍計畫」,今年起2年內只要在生產前父或母一方設籍雲林滿3個月,前3胎生育津貼從新1萬元加碼至3萬元,再加碼坐月子補助3萬元,每胎可領6萬元。另外,生第4胎起每胎生育津貼補助10萬元,再加坐月子補助3萬元,可領到13萬元。,推動至今已發出了1億2,781萬元現金。
為迎合中高齡者的就業需求,活化斗南歷史建築「台汽車站」作為「青銀共生基地」,並委託專業團隊-國立中正大學來管理並開辦各式各樣實用的培訓課程,看見在地生活的需求,培訓課程以成人教育為主,樂齡食農教育為輔,協助中高齡者進行再就業的設計。此外,雲林縣政府推動雙B計畫,雙B計畫就是防餓(保障獨居長者及弱勢家戶物資)與防寒(改善獨居老人及弱勢家戶居住環境)。由縣府搭起平台串聯20個鄉鎮市公所、村里幹事、警消與教育單位共同走進本縣各村里及社區,盤點所有需要幫助的人。並持續增加長青食堂到現在的178處據點,用餐頻率為全國第一。
在強化醫療量能部分,縣府團隊與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聯手建立「醫消聯防虛實整合系統」。後送醫院時,透過資訊5G系統科技優勢,即時回傳傷者資訊,縮短到院檢傷時間,縣內OHCA到院前存活率已從以往7%提升到21.74%,已經有3倍的成長,成功救回多名嚴重創傷病人。
對於雲林AI智慧科技農業發展,張麗善縣長提到,透過地方創生與因應氣候變遷兩專案辦公室的共同合作推動之下,以智慧科技農業和地方創生鍵結,積極發展農、漁、畜牧業數位轉型,推動節能減碳並促進智慧科技發展,雲林縣以「低碳、負碳農業」與「科技智農」為農業轉型目標,積極輔導農民投入智慧科技創新農業,更省時、省工、省力,吸引青農投入,實踐農業永續淨零。張縣長並以微醺農場、北港鎮「宏昇芽菜」、大埤鄉的富禮農場、口湖台灣鯛、以及芳源畜牧場作為案例分享,結合智慧科技,成就未來雲林農業新樣貌。
而循環經濟一直是農業大縣在面對農業剩餘資材與資源廢棄物的處置目標,縣府也一直在思考還有什麼方式可以創造出更多的經濟價值出來,經過多次的研議過程發現,鳳梨葉可取其纖維,再製成紡織業材料或農地膜等,並且已有相關的發展實績,未來我們也希望能夠在雲林創造這樣的一個經濟體系和場域,讓每一顆鳳梨能夠連結諸多產業的發展,將每一個部分的價值最大化。另外縣府近日也與臺大、本縣大埤鄉公所簽署MOU,三方合作來解決大埤酸菜專業區的農業剩餘資材去化問題,協助酸菜產業永續發展。同時輔導在地廠商進行研發,將牡蠣殼磨粉奈米化,結合回收寶特瓶重新抽絲,製成海毛紗紗線材料製作縣府團隊的POLO衫以及外套。
張麗善縣長接著強調,雲林縣的資源雖然不如六都豐沛,但深知教育是翻轉雲林的重要契機,因此縣府團隊加速前進,不斷超越。為了給孩子最優質的學習環境,縣府這幾年來在教育上投注了大量心力與經費資源,尤其在智慧教育的推展更是不遺餘力,期盼雲林孩子個個成為未來卓越人才。在硬體設施方面,我們自籌4000多萬建置雲林智慧教育中心,發展「人工智慧館」、「未來生活館」、「元宇宙館」、「智慧農業館」、「steam手作館」、「立體創課館」6大主題館遊學課程,將AI、物聯網等尖端科技導入基礎教育中,成為全縣各級學校推展科技教育的學習基地。這些用心耕耘的教育成果榮獲2023年行政院第6屆政府服務獎「社會關懷服務獎」。
為解決家戶垃圾暫置的問題與提升縣內垃圾自主處理能力,雲林縣持續推動垃圾燃料化的策略,打造「零廢棄資源化系統(ZWS)」及「全移動式垃圾機械分選系統(MMT)」,將家戶垃圾提取適燃性廢棄物轉製成固體再生燃料(SRF),獲得第六屆政府服務獎「轉廢為能 垃圾全循環」。
張麗善縣長最後總結,縣府今年拿到了2024 ICF全球TOP7智慧城市,這也是台灣唯一獲得的縣市!所以未來,她將持續和縣府團隊以「種樹者」的精神,透過產官學的方式,打造農業觀光科技園區,並將資源積極投入農業智庫、農情資訊、地方創生等方面,讓智能科技充分導入農林漁畜業,用全面E化的方式與聯合國SDGs接軌,打造出民眾與環境共融,「智慧創新」的永續繁榮、能與國際競爭的大縣。
為培育更多從事原住民族事務、具備專業素養的優秀原住民族公務人員,原住民族委員會於今日(5月5日)舉辦「113年原住民族考試錄取人員原住民族政策集中實務訓練班... 詳全文 »
「2025屏東南國生活節」連續四個周末在恆春古城北門旁草地舉辦,4日圓滿落幕,運用人潮數據統計後共計突破12萬人流入場,屏東縣政府表示,為慶祝恆春建城150... 詳全文 »
華山基金會左營1天使站在地設站已滿18年,累積服務近300位弱勢長輩,為感謝義工及在地企業、愛心店家長期協助與支持,於5月7日(三)上午9點20分在高雄市立... 詳全文 »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自2024年推出「管風琴VR解密計畫」,將有著全亞洲最大管風琴美譽的衛武營管風琴,透過360度空間掃描技術,將管風琴特色移植進頭戴式V... 詳全文 »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2025下半年節目重磅登場,有旗艦歌劇《羅恩格林》、【衛武營爵士週】、【衛武營管風琴音樂節】、【OpenHouse】等獨家品牌,和音樂... 詳全文 »
由台中市政府觀光旅遊局主辦的「高美不一樣音樂會」於3日下午在高美濕地熱鬧登場,吸引眾多民眾共襄盛舉,為這片國家級濕地注入滿滿藝術氣息與活力。觀旅局表示,高美... 詳全文 »
今(114)年母親節高雄市政府社會局表揚40位美力媽媽。獲獎的美力媽媽們的生命故事如同太陽花一般,代表著信念、光輝的愛,每個故事都蘊含著對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及... 詳全文 »
【臺南訊】「2025漁光島生活節」於5月3日至5月11日盛大登場,以「光岸音樂祭」、「鯤森市集」與「島民市集」為主軸,邀集美秀集團、脆樂團、溫蒂漫步、吳汶芳... 詳全文 »
由經濟部能源署委託金屬中心營運的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專區(簡稱海洋專區),為國內離岸風電與海事工程領域專業人才的培育基地,長年致力於推動綠能產業實務對接與國際專... 詳全文 »
屏東縣政府舉辦的「來恆春擁抱宇宙」系列活動,週末一連兩天登場的「張正傑狂想音樂會-美猴王鬧場」,吸引近千名群眾踴躍參與。適逢5月4日國際星戰日,屏東電視台大... 詳全文 »
一年一度的母親節即將到來,創世基金會鳳山院推出「守護愛媽媽」一起做公益活動,準備「索拉花」及「艾草除溼足浴包」義賣,邀請民眾孝敬媽媽,同時幫助植物人,讓孝心... 詳全文 »
「當人們大量透過手機看影片,正在失去對美學的訓練。」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邀請國際知名導演蔡明亮分享「行者十步:蔡明亮」大學之道講座,闡述其跨越12年、行... 詳全文 »
為展現技術型高中學生的專業素養與多元才能,台中市政府教育局每年舉辦「台中市技術型高中專業群科簡報競賽」,受到台中市技職師生廣大支持。今年活動延續往例,經初賽... 詳全文 »
邁入第9年的「WOW屏東新住民創意市集」,今年重新打造市集品牌形象,以「WOW:WeOneWorld」(世界一家)為主軸,邀請來自越南、印尼、泰國、法國等多... 詳全文 »
【高雄訊】充滿感恩溫馨的五月,在這個特別的節日裡,感謝默默付出與細心呵護子女的偉大母親,為表達最高的敬意,旗山區公所訂於本(114)年5月4日(星期日)上午... 詳全文 »
【屏東訊】2025年5月3日(六)下午,美和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於興春樓國際會議廳舉辦「二十週年系友回娘家暨社工畢業生新力軍授勳典禮」。活動吸引眾多系友返校,...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