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訊】為回應市民對公共服務的需求,臺南市政府成立「市有土地及建物利用規劃專案小組」,定期清查閒置空間。自市長黃偉哲上任以來,已成功媒合117處閒置土地及房舍。黃偉哲於今(5)日市政會議聽取財政稅務局專案報告推動進度後,指示持續活化閒置公產,盼有效節省資金,同時為市民提供更全面的服務。
黃偉哲強調,閒置公產應做有效運用,市府透過一站式服務,媒合供需雙方,並長期追蹤活化成效,盼創造更多活化公產的成功典範。他指示財稅局持續統籌推動,並請各局處積極配合。
財稅局指出,臺南市擁有15萬餘筆土地與1萬餘筆建物,總值達1.5兆元。市府近年來依據財產特性、用途與區位,進行合理配置並有效運用,尤其在應對新興公共服務需求時,採取資源共享策略,支持社會公益、城鄉發展、民間投資與地方創生等多個層面。
財稅局表示,過去媒合的成功案例包括東區小東公宅、新市安居住宅、鹽水親子悠遊館、海安路地下停車場ROT專案等。此外,首府大學退場後轉型再利用,成為全國首例開放全民共享的退校場域,並成為臺南第三處市政中心,服務24萬人口,可望促進地方全面發展。
財稅局進一步指出,公產資源共享效益具備「加、減、乘、除」四個面向:首先是資源「加值」與永續利用;再來是有效「減少」購地支出,例如110至112年之間,就節省了約17.89億元,尤其是交通設施及社福設施的效益顯著;第三則是引入公私協力讓效益「加乘」,例如於110至112年總計簽約30件,吸引民間投資總額達554億元,並獲得財政部頒發1.48億元獎勵金;最後則是積極「除去」閒置公共設施,改善城市形象,例如安平航海城的轉型成功就是典範之一。
【臺東訊】為深化偏鄉兒少心理健康與數位科技使用議題的公共關注,臺東縣政府社會處7月7日至8日舉辦「2025臺灣偏鄉兒少心理健康暨網路科技研討會」,吸引百位實... 詳全文 »
【雲林訊】受丹娜絲颱風侵襲影響,雲林縣農業損失慘重,截至7月8日上午10時,農業災損金額高達2億6,325萬元,損失規模為全國最高。雲林縣長張麗善8日強調,... 詳全文 »
旭東公司執行「離岸太陽光電系統浮台技術開發計畫案」,在丹娜絲颱風過境時散落漂流,屏東縣政府9日表示,業者沒有在縣府限期48小時內清除完畢,將依法裁罰及停止旭... 詳全文 »
【新竹訊】2025新竹縣義民祭結合運動、潮流、親子及文化等多樣性元素,規劃「義民勇士路跑」嘉年華活動,同時也為新竹縣政府文化局「文化30」局慶系列活動開跑。... 詳全文 »
【新北訊】讓移工學中文拓展更多職涯機會!新北市勞工局推出移工專屬「免費華語語言課程」,第一梯次反應熱烈,特加開第二梯次,課程將於8月10日至11月9日,每週... 詳全文 »
頂級和牛直送、南部獨家活物水槽代客料理連續5天祭超值優惠 人氣早午餐貳樓&日系麵包品牌MOO同步進駐B1美食區 眾所期盼的日本大... 詳全文 »
受丹娜絲颱風影響「離岸太陽光電系統浮台技術開發計畫」浮台脫落一案,屏東縣政府已要求旭東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旭東公司)暫停施工,並督促該公司加派人力機具... 詳全文 »
【新北訊】您曾有過想諮詢地政問題,但白天上班不方便打電話,也無法請假去地政事務所詢問嗎?新北市政府地政局聽見了您的心聲,特別開發「新北地政通」智能小客服,讓... 詳全文 »
7月為暑假旅遊旺季,屏東縣政府衛生局提醒民眾出國旅遊自國外返台時,不得攜帶電子煙或加熱式菸品,違者依菸害防制法可處新臺幣5萬至500萬元罰鍰,並依法銷毀違規... 詳全文 »
【雲林訊】雲林縣政府今(8)日上午於縣長會客室舉辦「醫療儀器捐贈記者會」,由佳幸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佳幸科技)捐贈ADISON3D靜脈定位儀1台,提供雲林... 詳全文 »
【雲林訊】丹娜絲颱風造成雲林縣廣泛農損,張麗善縣長繼昨日第一時間前往虎尾鎮、土庫鎮、元長鄉、四湖鄉及水林鄉等地勘查玉米、香蕉、青蔥等高莖作物及農業設施災損,... 詳全文 »
【新竹訊】新竹縣民平均年齡41歲,是個年輕的城市!為拓展多元溝通管道、深化與民眾的連結,縣政府新聞處跟風年輕人喜愛Podcast的熱潮,製播新竹縣政府Pod... 詳全文 »
【臺東訊】因應暑期到來,外出旅遊的遊客及初入社會的新鮮人增加,為保障旅客出遊安全,以及預防社會新鮮人不慎落入徵才陷阱,大武警分局副分局長洪大量日前接受警察廣... 詳全文 »
米迦勒社會福利協會為身障朋友辦理「穩定就業成長團體」,透過系統性的課程設計與實地職場觀摩,幫助身障者從就業中學習成長,進而穩定留任於一般就業市場。 ... 詳全文 »
【新北訊】新北市114年度首場備役替代役男EMT-1(初級救護員)演訓,於7月8日至11日在中和市民活動中心舉行,今(8)日由副市長劉和然主持開訓典禮,計有... 詳全文 »
颱風災害頻傳,為協助民眾因天災造成的財產損失減輕經濟壓力,屏東縣政府財稅局特別提醒,如遇災損情形,請務必「先拍照、後清理」,並於災害發生日起30日內或1個月...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