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蛇隊保護動物安全-夜間巡邏揪出牛角花

記者:里報.tw 林家慶 / 臺北市 報導 發佈時間:2022-06-22 19:57:31

  【臺北訊】臺北市立動物園因為對園區環境採取近自然管理模式,經常有在地野生動物路過園區各角落,端午過後進入夏季,看到蛇類夜間活動的機率也越來越高,為了保護園區動物的安全,動物園特別成立蛇類巡邏小隊,每個月找2天在日落後巡視園區,驅離不請自來的蛇類。動物園的環境自然,許多空間成為不同類別本土動物的家,也經常可以觀察到野生動物在園區活動,山羌、臺灣獼猴、藍腹鷴、穿山甲、食蟹獴、白鼻心、鼬獾、麝香貓、臺灣藍鵲、五色鳥、小白鷺、食蛇龜等都是常客,剛開始常會讓人誤以為是動物脫逃,保育員點名後發現「園住民」一個不少都在家,才漸漸習慣在動物的活動場外看到本土野生動物的日常,但這些本土野生動物中,難免有威脅到「園住民」生命安全的,動物園還特別成立巡邏隊,希望降低牠們可能造成的風險。

  說到蛇,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害怕,而動物園的照養環境因為難免有動物的剩食,容易吸引野鼠前來覓食,也間接招來以鼠為食的蛇類。園區裡晚上最常出現的有毒蛇類是龜殼花,牠同時也是臺北市入侵民宅第一名的蛇種。自2004動物園開始紀錄類似案件以來,被龜殼花咬傷的動物有58隻,其中褐狐猴排第一名。在靈長類中狐猴的智商不像大猩猩、黑猩猩等,加上好奇心驅使,會去逗弄蛇或靠近聞嗅,非洲區區長鄭惟仁形容狐猴「好奇心勝過牠的記憶力」,因此除了相對容易被蛇咬,還有重複被咬2次的個體。鄭惟仁區長因為非洲區的狐猴常被蛇咬,甚至連續兩年都有4起被蛇咬的紀錄,2020年發起成立蛇類巡邏隊,邀請同仁在夜行性龜殼花的活動時間,到動物欄舍、辦公室、倉庫、廚房等室內或半室內或戶外的空間,加強搜查蛇的蹤跡。坐等伏擊型的龜殼花保護色和隱蔽色都相當好,因此每次巡邏都有爬蟲館及保育研究中心熟悉蛇類習性的保育員陪同各區的保育員一起完成任務。有了巡蛇隊的庇佑後,非洲區的褐狐猴被蛇咬的機率開始減少,平均每年不到一隻次,發現龜殼花的機率也減少,巡蛇時只要發現龜殼花都會進行測量和紀錄,再移至園區沒有開放的區域野放,有時會遇到再次回到動物欄舍再次被找到的蛇。

  但因為蛇是鼠類的剋星,食物鏈中很重要的一環,因此動物園只會將蛇移走,讓牠們可以繼續延續在生態系中重要的任務。在生活中遇到蛇該怎麼辦?到郊區要穿包鞋和長褲保護自身安全,即使真的遇到蛇,大多數情況下蛇會自行離開,石灰、雄黃或鵝糞已證實無法防蛇,讓我們破除誤解來面對蛇類。龜殼花小檔案學名: Protobothrops mucrosquamatus英名: Pointed-scaled pitviper別名:牛角花、烙鐵頭、筍殼斑、老鼠蛇分類:爬蟲綱、有鱗目、蝮蛇科生態習性: 北部數量多,分布最廣蛇。棲息地以闊葉林、混生林、草原、墾地、溪流、溝渠、建築物為主。有毒,以夜間活動為主,以蛙、蜥蜴、鳥、鼠類及蝙蝠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