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產值超過十億、產量占全台七成 屏東觀賞魚蓬勃生機 游向世界舞台

記者:里報.tw 林家慶 / 屏東縣 報導 發佈時間:2025-07-22 16:16:26

  屏東觀賞魚產業持續蓬勃發展,憑藉完整產業鏈及優越養殖環境,已成為全台最具規模與潛力的觀賞魚產地,年產值突破10億元、產量占全台七成,為台灣養殖產業寫下輝煌一頁。繼2024年台灣選手在加拿大多倫多孔雀魚世界盃榮獲佳績後,屏東進一步成功爭取2026年主辦權,屆時將吸引來自歐、亞、美三大洲頂尖選手將齊聚一堂,展現台灣觀賞魚的國際競爭力。
 
  走進新園鄉縱橫阡陌的稻田間,甚至翻修老宅與改造豬舍的場域中,竟隱藏著一座座高密度的觀賞魚養殖場,每週都有來自全台各地的訂單,打撈、檢疫、打包,一次可以出貨十萬尾,最快72小時內直送歐美市場,這些小小的觀賞魚,都是養殖戶一尾一尾精心照顧出來的成果。
 
  觀賞魚養殖不僅是技術活,更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藝術,為了確保品系純正與外銷品質,從親魚育種、人工繁殖到選拔育種,每一步都需精準把關,在超高強度的全球市場競爭下,新品種的高價優勢平均大概維持三年,要在黃金時期迅速量產、同時投入新種開發,期間的水質、餌料、疾病預防每個環節都不能鬆懈,每一步都是打造冠軍水族聚落的關鍵。
 
  屏東縣擁有全台最完整的觀賞魚產業鏈,涵蓋飼養器材、水草飼料、造景設計、包裝物流等各大系統,可在地完成整套出口流程。根據縣府農業處統計,台灣目前可人工繁養殖的觀賞魚已超過300種,屏東產量更占七成,成為名符其實的觀賞魚王國。
 
  屏東縣生技觀賞魚養殖發展協會理事長郭聰智指出,屏東氣候穩定、水源乾淨,加上業者用「優生學」概念育種,代代改良品質,不只提升產值,更打響了台灣觀賞魚在國際市場的名聲,他也強調,透過縣府與協會合力推動產業升級、登記養殖合法化,不僅保障業者權益,更吸引許多年輕人返鄉投入,讓養殖技術得以傳承與創新。
 
  縣長周春米表示,觀賞魚產業具備「高附加價值、高技術層次與高關聯產業性」三高特性,已不再是傳統靠天吃飯的農漁業,而是朝向高科技、系統化、企業化的現代產業發展模式,縣府近年結合觀賞魚賽事與社區關懷據點,讓長輩親自參與飼養與比賽,推廣養魚兼具美學與公共衛生意涵,同時提升全民對登革熱防治的重視,也讓觀賞魚文化走進家庭與社區。
 
  農業處表示,屏東朝向「亞洲水族之都」邁進,不僅透過主辦國際賽事、打造品牌知名度,更帶動周邊如飼料、包裝、物流、觀光等關聯產業同步成長,今年暑假更於屏東農業物產館舉辦觀賞魚特展,結合水族講座與親子體驗,讓民眾近距離認識來自屏東的金牌觀賞魚,邀請全國民眾共襄盛舉,一起見證台灣水族產業的精彩與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