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西拉雅正名 族群主流豐富大臺南

記者:里報.tw 林家慶 / 臺南市 報導 發佈時間:2019-12-23 22:21:20

  【臺南訊】臺南市政府民族事務委員會於今(23)日發布年度施政成果,民族事務委員會尤天鳴主任委員表示,該會自100年成立以來,致力臺南市原住民、客家,以及在地西拉雅族群事務推展,推行族群主流化政策,以建構該市不同族群永續發展環境,落實「多元族群文化豐富大臺南」的目標。該會尤天鳴主任委員也表示,本府除積極推動西拉雅正名,籲請立法院儘速於本(第9)屆會期通過「原住民身分法」修正案,肯認西拉雅等平埔原住民身分,以回復平埔西拉雅族歷史正義外,更積極協助透過訴訟途徑取得西拉雅原住民身分,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訂於今年12月24日召開「臺南市西拉雅原住民身分認定」第5次程序審議庭,期望能獲司法正面支持,以回復原住民身分。本(108)年度分別以「多元族群語言文化傳承」、「多元族群文化永續發展」,以及「推廣族群產業經濟,提供照護服務」等三面向來呈現108年度施政成果。
 
  「語言」是文化基礎、傳承文化的媒介,該會在落實語言教育政策上,秉持向下扎根、向上延伸的精神,從家庭、學校及擴大至社區相互配合推動。透過族語唱遊、幼兒園客語推廣等,在自然而然、寓教於樂的氛圍學母語,開設原住民族語家庭及辦理客家語言文化推廣計畫等課程,推廣幼兒客語生活會話學習;於國中、小方面,強化原住民族語、客語及西拉雅族語的教育;另外,在社區學習方面,開設成人族語聚會所、傳習班、客語能力認證、客家生活用語研習、客家歌謠以及培育客家語言文化推廣教學師資增能課程,計26班次;更舉辦「南客之星歌唱比賽」,傳揚客家歌謠優美旋律及意境,另計有7所園所幼兒參與「幼兒客家童謠律動觀摩賽」;亦首次舉辦「札哈木之星」歌唱比賽,透過海選、初賽、決賽吸引各地歌唱好手以歌會友。在西拉雅語言復振方面,賡續執行原住民族委員會平埔族群語言復振計畫,協助本市北頭洋等5個聚落獲得該會經費補助188萬元以及協助出版《國小西拉雅語第一階》教材。今年共有23所國中小學開設西拉雅語課,計213位學生自主選修族語課,並受邀在西拉雅文化節展現亮麗學習成果。
 
  尤其,該會於今年5月成立「客家語言巢」,於臺南市客家文化會館及南瀛客家文化會館,營造客語使用生活化情境,作為客語教育扎根推廣基地。
 
  在文化資產保存及在地知識建構上,臺南市札哈木部落大學,本年度共開設24門課程,結業學員206人;另於札哈木會館及臺南市原住民文物館策辦「佇族」、「出櫃」以及「同鄒共記」特展,共計1萬574人次參觀,值得注意的是,札哈木會館連續2年榮獲全國原住民族地方文化(物)館評鑑優等;另辦理「府城鄒族日」、「原音重現-札哈木之星選拔賽活動」及「深耕收穫在臺南-教育文化聯合成果展暨原住民族聖誕點燈活動」讓市民朋友了解原住民傳統祭儀及樂舞文化,計8,973人次參與;此外,更透過田野採集與深度訪談,從信仰、經濟、女性、二代、返鄉等面向進行「大成小古華」系列紀錄,共錄製7部紀錄短片,記錄從屏東縣春日鄉古華村移居臺南的排灣族人生命故事,辦理4場放映會。
 
  在客家文化傳揚的方面,辦理18班次客家學堂課程,「還福、食福、分伯公請」1場次客家節慶文化活動;更於暑假辦理「客家青年團康人才培訓工作坊」培養傳承客家文化之青年人才,帶領在地孩童透過「客家童詩創作兒童夏令營」瞭解客家文化內涵及創作客語童詩;本年度更辦理4場次藝藏展覽,展出各領域客籍藝術家及客家鄉親作品,計8,000人次入館參觀,以及4場次兒童劇團展演活動,共1,100人次參與;在客家傳統技藝傳習部分,推動7所國中、小辦理「客家獅傳習」與「布馬進府城」計畫,培育客家傳統技藝人才。
 
  在西拉雅文化資產保存及聚落永續發展面向上,建置「北頭洋飛番文化園區」第一期環境步道景觀工程,已於今年1月完工啟用,也同步於該地進行「西拉雅族北頭洋聚落重要文化資產-荷蘭井調查研究計畫」;持續推動「重建KUVA活絡聚落計畫」並籌組KUVA輔導團隊協助本市口埤等6個聚落執行「平埔族群活力計畫」,獲得中央經費補助738萬元,今年度成果豐碩,共獲得3個優等及3個甲等佳績,其中,頭社聚落連續二年獲得優等,口埤、六重溪聚落亦獲優等,九層嶺、菜寮及番仔田聚落則獲甲等的肯定;另外第八屆臺南市西拉雅文化節以「Makitila ki ririma ki Siraya手牽西拉雅」為主題,推出「西拉雅我的家」學童繪圖競賽、文化之旅、文化體驗學堂及文化音樂主題日等活動,文化之旅走進番仔田等8個聚落,由族親帶領民眾認識聚落人文故事及傳統藝術;12月21日辦理文化音樂主題日,西拉雅族攜手道卡斯族、帕瀑拉族及原住民各族,以音樂、舞蹈、美食及文創展現豐富族群文化,並展示學童繪圖競賽作品。此外,為傳承西拉雅文化祭儀,補助佳里區北頭洋、東山區吉貝耍及大內區頭社等10個聚落辦理12場次夜祭等文化活動。
 
  為扶植原住民經濟產業,辦理「原住民族產業推廣系列活動計畫」,每月雙週舉辦「札哈木市集」、「札哈木音樂舞台」及「手工藝體驗」等活動,並結合「札哈木樂舞藝術教育訓練及展演計畫」,定期於札哈木公園演出,透過邀請知名原住民流行音樂創作者表演,搭配原住民市集,鼓勵原住民族人發展特色產業,共同打造本市原住民札哈木品牌,共辦理18場次,計2萬253人次參與。
 
  在提供族人便民服務措施方面,108年3月獨步全台的部落大學的「pakitulu」App上線,以排灣族語「使其學習」之義,該APP程式除提供部落大學課程資訊及線上報名等服務外,更增加原住民社福相關資訊功能,讓原住民朋友能夠快速獲得相關資料。另更擴大公事客語服務範圍,於臺南市政府民治市政中心、財政稅務局、社會福利大樓、中西區衛生所及中西戶政事務所設立客語臨櫃服務。
 
  另外,民族事務委員會為照顧臺南地區的原住民及客家朋友,除了於106年成立全國第一個都會區健康照顧站外,今年更分別於楠西、東山、車仔寮、文南成立4個伯公照護站,來關懷、照顧高齡的原住民族人及客家鄉親,保障長者獲得適切的服務,促進長者健康福祉。又特別聘用關懷員主動發掘生活陷入困境及需要協之個案,給予職訓與就業轉介、法扶協助與諮詢、急難救助、房屋修繕與金融輔導轉介等服務,108年度已訪視近1371家戶。
 
  最後,尤主委表示,期望透過多樣化的語言學習方式及環境、建構屬於臺南在地的知識、扶持傳統祭儀,讓市民朋友能於生活環境中使用母語,看見原住民、客家及在地西拉雅文化,達到語言傳承與文化傳揚的目標;並落實族群主流化政策,透過族群主流化推動會跨局處協調本市族群事務,亦透過培力課程強化公務同仁的族群敏感度,以建構本市多元族群文化永續發展環境,讓每一個族群文化都能成為主流文化,以厚實本市文化首都之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