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館首件指定古物 彩繪大悲出相圖藻井修復展示暨上架法會

記者:里報.tw 林家慶 / 高雄市 報導 發佈時間:2019-05-12 18:34:22

  全台碩果僅存的三座木造「穹窿頂」藻井彩繪大悲出相圖,移地佛館永久保存,經過一年多的修復,11日在於佛館正式公開展示並由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親自主持上架法會,文化部文資局局長施國隆、捐贈方大崗山龍湖庵主持印悟法師也一同出席見證這歷史性一刻。

  這是台灣首度以不解體方式進行古物移地保存的案例,文化部文資局文化資產保存中心這項不解體移地保存條復後再原貌呈現的方式,符合國際修復的真實性原則,其工法傲視全球,也是佛館首件國家指定古物修復展示與上架法會,為台灣佛教與文化藝術史增添一段佳話,更為台灣文保工作寫下新的一項。

  2017年大崗山龍湖庵大悲樓因建築老舊需拆除重建,龍湖痷住持印悟法師希望能將珍貴的三座彩繪藻井捐給以人間佛教為核心精神的佛館移地保存,充分展現「慈悲喜捨遍法界,惜福結緣利人天」的無私大愛。估計三座藻井彩繪大悲出相圖已有六十餘年的歷史,見證了當時台灣融合西方、日式與傳統閩南風格的歷史以及宗教建築藝術、觀音信仰與宇宙觀。

  文化部文資局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主任李麗芳指出,創建於1908年的大崗山龍湖庵,是台灣第一座專供女眾修行的寺院,大約在1960年左右,廟方禮聘來自台灣地區的彩繪師傅,在其庵內的大悲樓三座穹窿頂式藻井,彩繪完整的大悲出相圖,藻井使用日治時期常被使用的柳木與台灣檜木為材料,特殊的「穹窿頂」造型,不同於一般以槓桿原理為設計的斗拱式網狀藻井。中座藻井以多片陽馬板組成八卦造型,在類似雨傘的弧型筋上面釘上一片片彩繪好的圖板,這種工法與「宋式營造」法規中鬬八藻井相似,以華麗的八角造型莊嚴佛寺儀典空間。中心兩輪連續書有「心」與「佛」,八邊圖文彩繪大悲出相圖。其彩繪藝術為台灣前所未見,以《大悲心陀羅尼經》84句為藍本,加上四大天王圖像,共有88幅大悲出相圖。藻井上繪有16幅佛典故事、詩偈與警世語組成104幅圖像,加上龍虎二邊各4幅幡蓋。從彩繪風格與咒語圖像之排序可見繪者不以臨摹為本,勇於突破傳統的創意與虔誠禮佛之用心,是極珍貴的佛教藝術史料。

  佛光山心保和尚於致詞時表示,佛教講眾緣和合,從今天的法會當中,看到大家一條心,從文化部以及文化部修復團隊,及大崗山龍湖庵的捐贈,在過程中種種的付出,開山宗長星雲大師一直以文化來宏揚佛法,這件古物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古物因為有歷史而成古物,佛教在世界也是相當有歷史的,相當有文化,也因為文化讓我們的身心與生活更加的豐富。

  佛陀紀念館如常館長表示,在文化部文資局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專家以及知名學者李乾朗、蕭瓊瑞教授等人的協助下,這三座穹窿頂式彩繪藻井,以不解體方式運送到佛館,以國際標準工法經過長達一年餘的專業修復,清潔與加固,並進行可逆性的填補與全色處理,最後在佛館普陀洛山觀音殿前,以最少干預的吊掛展示手法,讓藻井的正面與背部都能從不同角度欣賞,11日由心保和尚主持上架法會後,也象徵著從寺院到佛館的這三座藻井經過加持與加值,繼續讓世人認識屬於台灣這片土地與人民共同生活下的信仰、藝術與歷史文化的新使命。